沪媒:中超沦为全运会足球赛? 中性名需要更长时间给出答案
来源:足球直播吧人气:267日期:2021-02-17 17:57武汉卓尔职业足球俱乐部近日官宣:从即日起,“武汉卓尔职业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”正式更名为“武汉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”。这也意味着,“武汉卓尔”完成中性化名称变革,未来将以“武汉队”出现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体系之中。
根据中国足协要求,中超16家俱乐部大多已完成中性化更名。不过,像武汉队、广州队、青岛队、江苏队和河北队等比较简单的中性化名称,让不少球迷感慨:“中超联赛仿佛变身为全国足球运动会,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初衷绝非如此!”
在笔者看来,中性化名称改革确实曾引发不小争议,有些俱乐部选择简单明了的名称,也有现实合理之处。中性化名称的实质,是去除足球俱乐部名称的企业化元素,这项改革最终效果如何,需要时间来检验。
中性化改革强势推行
关于俱乐部中性名改革,最早的提议来自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第十次会议。会议审议通过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,《方案》第十一条关于“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”中这样描述——实行政府、企业、个人多元投资,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,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,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,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。
2020年12月14日,中国足协在官方网站下发《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》。俱乐部非企业化名称的意思,即为俱乐部名称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、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、商号或品牌名称。随后中国职业联赛下中超、中甲、中乙所有球队均开始了“更名大战”。
如果从抠字眼的角度,《方案》的口径是“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”,但由于缺乏细则,什么情况属于具备条件、如何鼓励等没有明确说法。最终,中国足协直接要求16家俱乐部集体完成更名,多少有一刀切嫌疑。在技术层面,这是可以探讨的细节。
中性化名称很有必要
改革难免有阵痛,尤其改革触及利益群体时,反对甚至反弹在所难免。中国足协推行中性化名称改革,短期内会对投资人的热情造成一定影响,毕竟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之后,老板们的真金白银投入,不再像过去那样,直接转化成广告品牌效应。这时候,就更考验投资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。
有一种声音认为:中性化名称脱离中国足球的发展实际,有拔苗助长的嫌疑,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一些足球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现金流受影响,这时候推行中性化名字,无疑雪上加霜。
但笔者认为,中性化名称不仅十分必要,而且眼下更是千载难逢的“黄金窗口期”。疫情影响企业现金流,投资人对足球投入欲望降低,也会更支持限薪、降低投入等改革措施,这样大环境是“天时”,而中性化名称、限薪限投属于“地利和人和”。这套组合拳的终极要义,是去除联赛虚火、刺破金元泡沫。
所谓中国职业足球,虽从1994年挂名,但当时从体工队直接过渡到俱乐部,实质是企业足球、厂队足球,虽然融入市场元素,但距欧洲真正的职业足球相去甚远。俱乐部企业化名称最大的败笔,是投资人一旦没钱后,带有鲜明企业符号的俱乐部,直接沦为毫无价值的附属品,只能直接解散和消失,这也导致中国职业俱乐部、整个联赛难以长期健康发展。
中国足协推行中性化名称,很重要的一个出发点,或是防范投资方一旦没钱撤资,球队即便是更换东家后也能照样续存,联赛也能保持相对稳定。
地名简单直接也不错
日本J联赛的俱乐部名称,有自己特色。如川崎前锋、鹿岛鹿角、横滨水手、神户胜利船和东京FC队等,不仅实现中性化,而且具有地方文化色彩,让人过目不忘。相比之下,如今改名的中超俱乐部名称,如广州队、武汉队、深圳队等,确实显得个性不够,当地文化元素不足。
即便如此,直接用城市、街区等命名足球俱乐部的名字,放眼全球也是惯例。比如上赛季英超冠军利物浦队,直接就是用城市的名字命名,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后缀。此外,富勒姆本身就是街区名字,全球最火的拜仁慕尼黑队,就是德国最大州的“巴伐利亚州”,加上首府城市“慕尼黑”加以命名。
由此,虽然江苏队、河北队、广州队等名字看起来确实有点乏味,但这样的中性化操作也没大毛病。大道至简,这次中性化改革更名中,被选择最多的也正是直接以地名为名的方案。这,也是一种市场选择。
图说:职业足球往往是城市的竞争,尤其在中国,因为足球人才不多,城市经济实力往往决定俱乐部水准。
笔者认为,中性化名称尘埃落定后,关键要看俱乐部后续的自我造血、拓展收入渠道、改善收支平衡,让整个联赛的运营推介、职业联盟的推进更为顺畅。所以,俱乐部中性化名称只是表面,内核则是帮助俱乐部摆脱只依靠母公司投入生存的状态,通过打造俱乐部品牌增加收入,逐步降低负债,打造一个更健康、更能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。
这方面,光靠改名字不够,只靠俱乐部层面的努力也不够,更需要管理部门等形成合力、顶层设计,打造一个更职业化的运行体系,让俱乐部投资人掌握更多参与权、话语权,确保联赛发展更有持续性。